狄金华:精准扶贫中的责任归属与对策
狄金华:精准扶贫中的责任归属与对策🆘《狄金华:精准扶贫中的责任归属与对策》🍆品牌建设助力制造强国战略。我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核心任务。面对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与中低收入国家争夺中低端制造转移形成的“双向挤压”,我国以廉价劳动力和资源要素投入为主要特征的传统优势正在日趋弱化,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迫切需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培育面向产业中高端的竞争新优势。经济发展规律、市场竞争现实以及世界主要经济强国的发展经验都证明,品牌是制造强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涵,培育品牌为建设制造强国提供强劲而持久的动力。
40年前,面对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热切期待,中国共产党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放眼世界,当时的中国已落后于时代,“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中国共产党人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作出决断。,十靠正确的用人导向鼓舞激励。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好干部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把政治关、品行关、廉洁关、能力关,提拔重用政治上过得硬、忠诚干净担当、有理想抱负和家国情怀的优秀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忠诚、政治坚定、政治担当、政治自律的能力。
时代价值是历时态认知方法第一层面的价值目标,是该方法的价值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与“四个伟大”呼唤新思想和新方法。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我们党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完成新使命,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呼唤新的“桥或船”,需要采用新方法,要求多角度多维度地将马克思主义方法运用于新征程与新使命。,使命需要有人担当、愿景需要有人实现,因此能否选拔恰当的人,并由这些人建构成结构合理的干部队伍,是卓越组织建设的人才支撑。我们认为,政党政治条件下的干部选拔,就其本质而言,是将政党的政治信念、政治意图通过干部选拔的过程嵌入干部队伍之中,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理论和政策、党的重要主张在选人用人上的集中体现。其主要功能是通过这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实现政党的政治目标,进而经由这支队伍传承政党的政治价值观。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从几处改革地标的发展上,我们窥一斑而见全豹:,回顾历史,可以看到,从改革启动到现在的全面深化改革的40年,不是无序的时间流逝,而是一个发展脉络清晰,内在逻辑紧扣的历史进程,体现和反映了我国改革的发展规律。我们党根据一个时期或阶段的形势和任务,曾就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重大问题分别作出重大部署。改革的历史进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复杂,由一点到多点、由乡村到城市、由经济领域不断向政治领域、社会管理领域、文化领域、生态领域、党的建设领域、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等拓展。显而易见,“全面深化改革”是从改革的历史中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体现了改革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是改革内在逻辑、内在规律的必然发展趋势。现在,全面深化改革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全方位地展开,蹄疾步稳,扎实推进,行政管理体制的“放管服”改革,经济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商事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城乡一体化改革,社会领域的户籍制度改革、便民措施改革、公共服务制度改革,等等,无一不是从各自的具体实践出发、出台和落实改革措施的,因此都取得了明显的改革成果。可以说,从改革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照改革的历史逻辑发展,并形成现在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格局,是新时代的改革不停步、不止步,不断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独特印记。
马克思主义在诞生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曾一度把阶级斗争作为核心思想,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这曾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改天换地的进步意义。但也要看到,这种阶级斗争,也使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阵营相互把对方当作你死我活的敌人,形成了无法相互包容、相互共存的思维定式。这种思维定式,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对于我们划清是非界限、站稳政治立场,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则可能让我们失去拓展国家利益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试想,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里,如果我们主动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当作阶级敌人,无疑会被西方看作重大潜在威胁和现实危害,也就必然会招致西方国家共同的围堵、遏制,抢抓发展战略机遇、拓展国家利益也就无从谈起。,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的
第七件大事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万丈高楼平地起”。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到哪里,支部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共产党员走到哪里,就把先进带到哪里。把先进的思想和制度转化成优良的作风,把巨大的真理力量转化为强大的人格力量,正是组织优势的本质所在。发挥优势,把握大势,我们就能乘势而上,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編輯:盖·斯托克维尔】
相关新闻
- 景平:写好京津冀协同发展这篇大文章 2023-03-28 06:51
- 包满达:守住三条底线 实现跨越发展 2023-03-28 07:28
- 让工匠精神涵养时代气质 2023-03-28 07:01
- 张磊:“鸵鸟心态”应该休矣 2023-03-28 07:27
- 为中国梦渲染绚丽色彩 2023-03-28 07:25
相关新发布
- 李斌:“不孤独”的底气是“祖国” 2023-03-28 07:06
- 建设更有活力的妇联组织 2023-03-28 07:12
- 建设亮丽内蒙古 共圆伟大中国梦 2023-03-28 07:32
- 瞿长福:让更多农民带着权益放心进城 2023-03-28 07:24
- 刘少杰:切实有效开展精准扶贫 2023-03-28 07:11